Quantcast
Channel: 小方的BLO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

怀念勘误表

$
0
0
怀念勘误表
 

    过去买书,往往伴随着一种不愉快:书中总短不了有一张小小的“勘误表”。总想:出版社怎么这么不小心,竟在发现这么多错误后还要印刷,这不坑人吗?埋怨之后,便按表上的内容,把书上的错误小心翼翼地更正过来,而由此竟也能学得一些自己也容易用错的字词,因此,虽有忿怨,也产生出一丝感激:它竟也是一位有点讨厌却给人收获的老师。买到书后,往往先看一下有没有勘误表,然后放心去读。有些书,对勘误表的使用不厌其烦,有的到了第三版还跟着一张这样的表。
   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勘误表便突然消失了,只有在一些旧书中才可以一睹其尊容。我想,或许是印刷技术的进步吧,过去人工排版,有些错误是难以避免的,现在激光照排,发现错误马上便可更正。直到看书时才发现,现在的书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完美,书中的错讹之处很多,从错别字到内容,只要你认真读一读,便不难发现其中的问题,有些书甚至错误百出。于是,捧着这些有着漂亮外表的书,心中总有一些遗憾:读吧,怕自己免疫力太低,让它误导;不读吧,又实在诱人……于是,那种对勘误表的渴望,又一次次的在心中涌现,像是在盼望一位久别的良师。
    过去的书店,书的品种不是太多,有时可见到一种书的多种版本,但书中往往都有勘误表。现在的书店,书多得让你有点发晕,但总不能让你放心去买,这,或许就叫粗制滥造--书出多了,也就顾不上那么多的质量问题了。可它的危害也在不断地显现:不同版本的同一篇文章竟出现不同的内容,让读者听谁的?特别是,对少年读者来说,根本不知勘误表为何物,对书的崇拜又往往会使他们将错就错,这样,无形之中,读者就被误导了。
    我不否认,书中的错误再多也可起到“开卷有益”之效;也不否认,不会有无讹误的书,连国家都允许出版物有一定的错误,但我总想,无论你的错误率多低,把它们明示给读者总不会是错误的吧?
书籍作为高雅精神食粮的载体,古人称之为“经国之大业、不朽之盛事”,自应以社会效益为其最高追求,尤其是在对待纰漏和错误上,更见出书者的眼光和责任心。现在勘误表不见了,或许认为它无足轻重而不屑为之?或许是掩盖其态度之不够端正?或许是怕人看出自己水平之低下?……无论如何,其结果只能是给读者带来无可估量的消极影响。
    明眼人都知道,越是无情地暴露自己的短处,越可见其高风亮节;越是掩盖自己的短处,越可见其品位之低下。既如此,何必再做自欺欺人的蠢事呢?
    出版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出版物数量的增加,但其前提是高质量,不然,数量再多,也只是一时泛起的泡沫而已。
    当读物专注于华丽的包装时,或许正是失去读者的开始。
    于是,产生了一种愿望:当书中有勘误表时,那就意味着你基本可以放心地读书了,因为这样对读者负责的出版者是让人放心的。
 
 
作者:胡文正(山西交城)
责任编辑:周晓方
出处:原载《青岛财经日报》2004年12月17日C3版世说副刊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